新闻资讯

掌握行业最新资讯,洞察平台商机,把握市场风向

主页/新闻中心

警惕!低申报遭CBP严查,某跨境卖家被追缴200万关税

作者:小天 2025.04.25

CBP严查低申报行为

自中美关税战打响以来,"低申报"一词也变得异常敏感。以前部分卖家为维持利润,长期在清关时填报远低于实际货值的金额。过去几年相安无事,但特朗普上台后收紧政策严查低申报货物,直接追溯三年的税务稽查让众多卖家措手不及。


图片

01.低申报被美国海关追溯

据了解,某跨境卖家为降低运营成本,连续三年通过AGL整柜清关时蓄意压低货物申报价值,试图通过“低申报”减少关税支出。


然而,2025年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(CBP)全面加强贸易合规监管后,该卖家的异常申报记录在系统自动化筛查中被触发预警。经CBP通过物流数据与市场价格比对,确认其申报金额与实际货值存在显著差异,随即启动追溯审计程序。


目前该卖家已收到CBP正式通知,需补缴近三年累计200万美元的关税差额,当于其全年净利润总额。若按要求补缴,将直接侵蚀其全部经营利润。面临巨额补税压力,卖家正考虑转移库存至其他店铺继续销售,但存在几点顾虑:


1、品牌关联风险:CBP是否可能因税务违规追溯连带封禁其关联店铺。


2、账户强制关停:未履行补税义务是否必然触发原店铺冻结,甚至资金扣留。


3、清关黑名单:若被判定恶意逃税,是否影响企业信用,导致后续物流清关受阻。


图片

图源:知无不言


目前情况而言,该卖家面临的不仅是200万美元补税风暴,更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商业危机。若全额补缴,相当于吞噬其一整年的净利润,直接动摇经营根基。而若选择逃避——转移库存、更换店铺,则可能面临更严峻的连锁打击。此事传开后,也在跨境圈内引起热议:


“补是肯定不会补的,就是看用其他店铺去卖原链接是否能接着卖是否有风险的问题”


“弃号,你就算补了这200W,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赚回来,不如换号重开”


“现在不是跑路的时候,弃店逃得了一时,逃不了IRS+CBPbuff组合技”


众所周知,不补税风险极高,可能会影响品牌、店铺、法人入境、BOND使用资格,甚至账号被冻结。如果把库存转移至关联店铺可能触发"连坐机制",特别是品牌、货号、IP地址、收款信息等有关联的。而且CBP一旦定性为系统性逃税,平台有可能配合执法,导致账户封禁及历史交易追溯。


图片

0
2.合规是一种长期竞争力

眼下也有卖家提议,可以先冷静梳理清楚实际涉案货物数量和真实应缴税额,别光看CBP邮件那吓人的大数,里面通常有水分,很多票其实能再谈。


1、马上找个靠谱的美国本地关务律师,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。律师能帮你细细核算哪些票子真有问题,哪些其实可以解释,把证据材料(申报、采购、付款凭证)都准备好,不要硬扛瞒报。


2、积极配合CBP但别啥都答应,具体金额、流程都能谈,争取搞成分期或者减免一部分。现在最重要的是库存、资金、其他法人资源赶紧隔离,别一锅端。货在路上的赶紧让货代配合查下是不是碰着水表了,提前止损。


3、实在周转不过来,也要想清楚底线,必要时先保证能运作下去,别啥都搭进去。碰到这种事儿,咬咬牙熬过去大家都一样,没人愿意出来“交学费”,但真摊上了就只能走合规路线慢慢补洞。


图片

图源:知无不言

事实上,这次事件并非个例。特朗普上台后,关于“美线查验率飙升至70%”的讨论一直在跨境圈沸沸扬扬。当前美国海关对“灰色清关”的打击进入高压阶段,除补缴税款外,企业还可能面临进口资质审查、账户冻结甚至刑事调查等连锁风险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无论通过亚马逊AGL还是第三方货代发货,清关透明度都已显而易见,大家填写的申报金额迟早同步至海关数据库,低申报行为也会形成可追溯的"数据痕迹"。


所以,我们务必确保申报金额与货物实际价值完全一致,选择货代时切勿仅以"价格低廉"作为选择标准,一定要问清楚申报流程、保险方案、清关策略等。


这一变化标志着行业生态的根本性转变:低申报等灰区操作已从行业潜规则,正式沦为海关重点打击对象。在贸易摩擦常态化背景下,过往的侥幸心理正被政策红线逐一清算。


在当前严峻的海关监管环境下,建议大家一定要严格执行真实申报原则,确保申报价值与产品实际成本匹配,也可以通过实施"三多"战略布局,多平台、多站点、多店铺策略,为可能发生的风控留好退路。